0904 口嫌体正,从良实难-《冠冕唐皇》


    第(3/3)页

    王孝杰闻言后,便连忙将四方馆中的经过讲述一番。倒也没有用太长时间,实在这一天会见下来,也没有发生什么有营养的对话,倒是蕃使着实被王孝杰气得不轻。

    李潼在听完后,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他从来也不是一个大度的人,被蕃使跑去他老婆家里挖一通墙角,虽然未遂,但想想也让人感觉郁闷。他自己又拉不下脸来同这些下员计较,正该用王孝杰这种货给那些不长眼色的人添添堵。

    不过在听完王孝杰的描述之后,李潼倒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收获,还是意识到蕃使有一种大事不屈而小事不拘的态度。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争辩的很强烈,但在一些小节上、诸如商贸之类,则就有一点敷衍。

    若说吐蕃人看不上与大唐通商的利益,这也实在是笑话。如今在长安城市面上,最活跃的便属这群吐蕃商贾了。

    往年双方交恶,吐蕃也没有与大唐进行人事沟通的渠道,可是随着西康这条路线开辟出来,各种客观条件已经成立,蕃人们的热情顿时被激发出来,简直就是不辞辛苦、不避寒暑的往来不断,大有一种要抢回旧日虚度的光阴与错失的利益的味道。

    如今的大唐商贸昌盛,但老实说,目下的生产力其实还远不足以满足这已经被激活的庞大市场,长安市间存在着大量商贾手握巨款但却买不到货物的情况存在着。

    在商贸的大方针上,李潼并没有刻意的冷落吐蕃商贾们,反而还稍作关照。一些在吐蕃国中势力不弱的氏族,他们的提货周期比别的商贾还要更短一些。

    作出这样的关照,当然不是李潼对吐蕃商贾们有偏爱,就是为了让他们沉浸在这种通商巨利的快感中,从而瓦解、软化他们对大唐的敌视与排斥。

    从这些蕃使们的态度看来,这一策略已经收见了一定的成效。虽然这些吐蕃使者在大节上仍然有所把持,但在不涉两国战略大方针的问题上,已经流露出了一定的口嫌体正直的苗头。

    虽然说短期看来,单纯上的商贸往来并不足以影响吐蕃这些权贵豪强们的立场,但人性根本是有一种经济属性,当他们习惯了这种牟利的方式,言行思想便会逐渐的受到影响。

    许多失足下海者总觉得,干完这一票就金盆洗手,回家找个老实人,安生过日子,但往往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那就离死也不远了。

    就算这些得利者本身能够忍受住这种诱惑,但自有后继者不答应,你们赚的脑满肠肥,老子们还没长膘呢!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光脚不怕穿鞋,你特么是想看我刀子锋不锋利吧!

    在与吐蕃的对抗过程中,大唐始终偏于守势,哪怕在国力最强盛的开元天宝时期,一路压着吐蕃捶打输出,但战争发生的主要场所,还是青海这些吐蕃相对边缘的地带。独特的高原地形,让吐蕃本土易守难攻,所以在战略上便能保持一种积极主动。

    但这世上没有什么天险绝地,哪怕在双方各自衰落、斗命长的岁月中,吐蕃仍然没能熬得过大唐,最终分崩离析,并且自此之后,高原上再也没能出现如吐蕃这种强大一时的统一政权。

    李潼虽然视吐蕃为大敌,但也从来没想过大唐军队能够长驱直入、血洗逻娑城,高原的险恶地形与气候环境,决定了当下这种大规模军事行动就是在拿将士们的生命在开玩笑。

    但瓦解对手,从来也不只有军事一种,在强大军事力量做后盾的情况下,一旦吐蕃内部的人事不再保持封闭,而是与外界产生频繁密切的联系,那这本就脆弱的一个政权统治,崩溃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且到来的那一天必然不会太长。

    眼下这些蕃国豪强们,在与大唐进行交涉时,仍然不失大节与自守,那是过往双方交战互有胜负给他们带来的信心。

    但噶尔家与吐蕃彻底决裂,也将意味着吐蕃的一个时代画上了句号,所以接下来在青海方面的攻略上,如果大唐能够一举挫败吐蕃的图谋,这对如今吐蕃国中的权贵们无疑是一种毁灭性的信心打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