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冯锐一下车,剧组的工作人员就递过去一个暖手宝,握着冰冷的方向盘开了这么一小段路,他的手掌已经跟握着冰块三分钟一样,失去了知觉。 这会儿,剧组的工作人员能够贴心的送上一个暖手袋,这让冯锐在恢复手掌知觉的时候,心中默默有些为这个剧组而感动。 作为京城话剧团的出身,冯锐这些年也在一些剧组里饰演过一些中年智者形象的。 就他亲身体验的观察来看: 其他不少剧组,整个庞大团队的各个职能部门,都是在剧组筹备过程中从京城、长三角联络着拼起来的,这也是圈里的普遍形态,毕竟没有哪个导演在平时不拍戏的时候,还去养着一大帮子人。 但显然,红星厂是一个例外。 这剧组里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清一色的有着员工编制,并非临时拼凑,他们胸前挂牌正反两面分别写着:“《电波》剧组”、“红星影视制片厂xx组”。 所以,既可以说这是《电波》剧组,但其实,也可以说是红星剧组。 而这种例外之下,就是这个历经多部电影拍摄却始终在一起共事的剧组,做起事来的配合和细腻程度,要比开拍之前筹备的剧组要生动、人情化许多——就像是这一只适时而来的暖手袋。 除此以外,冯锐他在红星剧组,往往还能看到不少多面手:道具组刚刚一小伙还在搬走轨的,拍摄的时候又变成了灯光师助理。这种情况,在剧组还不是一两例。这导演自己,就是一个多面手。 “好,各演员就位,接下来我们拍摄一段饭菜的情景戏,拍好了咱们就放饭。” “大声公”里传出的导演声音,打断了冯老师因为一只暖手袋而引发的感慨。 “酥香仙”的二楼走廊包间,一张八仙桌,三张雕镂椅,透过窗户,就可以看到整个繁闹的大堂。剧组不用忙活的人穿上群演的衣服,坐在大堂之内凑人头背景板。 “第三十七场,第一镜,第一条,开始!” 李南池、冯锐、纳馨三个人进门。 走堂将抹布往肩膀上一搭,上来问,“二位老板,小姐,吃点什么?” 冯锐一指楼上,“楼上一个包间,花生米、糟香鱼头、八宝鸭,嗯,再来一盘老油条牛肉!” 走堂喜笑颜开,“好嘞,客官您稍等。” 二楼包间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