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饰演张兰芬的张蕴雪旁边,站着一个小孩。 “小明,爸爸!” “爸爸,爸爸!” “艾,哈哈哈哈!” “卧槽,一转眼孩子都这么大了!”对这个孩子,不少观众印象还停留在李侠出狱后,重新开了一个糖店作身份掩护时,手里抱着的一个小孩。这一眨眼的时间,已经能跑着叫爸爸了,觉得有点儿恍惚。 然而,荧幕上家人团聚的甜蜜只是短暂的。 入夜之后,李侠再次在阁楼上惯例的打开电台与大后方联络,他的职责已经进入尾声,在敌人搜捕愈发紧张的情形下,他已经做好了转移的准备。 可是,李侠不知道,军统方面在砍头压力之下进一步缩紧监听网络,而熟悉李侠发报手法的姚伟,已经通过发报手法辨认出了他! 这种已经危险尚不自知的状态下,晚上,孙明仁又送来事关渡江战役的重要情报,耽误不得。 果然,危险就寻声而至。 电灯的不正常熄灭再亮起,已经是警示。 本来李侠是有机会走的,可是,为了不耽误渡江战役的情报发送,李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伴随着密集的发报声,背影音乐也越来越密集...... 直到背景音乐戛然而止时—— “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这一句诀别话,响彻在播映厅内。大鼓背景乐以及“啊啊”的声音回荡在播映厅内,久久不息。 看着蓝天白云之间,浮现出李侠发报的画面。 情绪荡漾、头皮发麻的很多现场的观众,心中默默的浮现出一句话:“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 “是什么让你出现第一次情感共鸣?我想应该是李侠第一次组装完电台、完成与陕北的连线、清澈‘滴滴滴’声音响起的那一刻吧。在那个尔虞我诈的沪上,每个人的面孔下,都有可能存在着你死我亡的心思。这种情况下,一个电台的点亮就是将自己的生命点燃去给大后方构筑起信息的空中走廊......” 当天晚上,零点场首映完毕之后,一个标题为“《电波》中是什么让你出现第一次情感共鸣?”的话题登上热搜,引起刚刚散场的无数观影者讨论。 第(3/3)页